投稿信箱:siyuannews@163.com
以创新精神为引领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校长 翟轰
〖2011-07-02〗
        我校大学生创新文化节始于2002年,其内容涉及科技创新、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等多个层面,既是一项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品牌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和优秀骨干教师。9年来,我校创新文化节已连续举办8届,从02年的第一届收到作品88件起步,到今年的第八届共收到作品1800余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创新教育文化活动。2002年,学校就成立了创新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教研室,董事长周延波教授担任组长,在组织、经费和师资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创新文化节”围绕科技创新的主题设计开展系列活动,成为主题思想突出,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凸显应用性技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了推动创新教育文化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学校先后颁布了《西安思源学院专利项目管理办法》、《西安思源学院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积极鼓励并推动广大师生的创新实践。学校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学体系,开展创新课程建设活动,把创新思维与能力课程列为全院公共必修课,纳入毕业考核。周延波董事长主编了《创新思维与能力教程》、《创新思维与能力》和《大学生创新教育》三本教材,其中《大学生创新教育》一书,2007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教材。
        创新文化节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第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在学校的大力倡导和政策支持下,学院各部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实践积极踊跃,教师成立了青年教师创新研究会,研究创新教学和教学创新;团委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协会下辖创新发展协会、创业先锋社和科创工作室等学生社团,组织创新活动制作创新作品;青年教师创新研究会、大学生创新协会、发明创造实验室和创业实验室已成为思源学院师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第二,学生参加校外科技类比赛成绩斐然。近年来,学院组织学生在参加的包括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发明杯创新大竞赛等全国大型科技竞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第三,我校科技创新成果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学院十分重视对师生科技成果实施专利保护,并制定学院《专利管理办法》。专利申请和维护费用由学院承担,推广见效后,由师生与学院共享利益。截至目前,学院共有13项科技创新成果申请了专利,获得了专利证书。第四,通过创新教育开发和提高了学生智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学院创新教育工作获得众多荣誉。2003年12月,学院被中国创造学会确定为第一所“高校实验基地”;2004年,学院在广西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创新教育大会上作了大会发言;2005年,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创新教育大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 2005年9月,学院荣获由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共同颁发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暨陈香梅教科文奖”;2004年中国创造创新理论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国创造学会选举我院周延波院长为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并授权我院组织筹办陕西省创造学会。2006年11月,学院成为陕西省创造学会的理事长单位。
        当前,我校已经进入内涵建设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开始进入良性轨道,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创新文化节活动的开展,必将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锦上添花,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绚丽多彩,必将有力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毋庸置疑,思源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本科高校,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必须做好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申报工作,积极准备迎接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合格性评估;必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生源紧缺等严峻挑战;必须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学科专业建设,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新要求,思源学院一定要不断提高办学品质,坚持为中国青年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做到“政府支持、社会需要、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要在不远的将来办成中国最具有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 
        在这一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和机制创新等,都是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程,都需要创新精神的指引。因此我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注重发挥好创新精神的引领作用。学校要下大力气抓好创新文化建设,把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剂,努力建设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校园文化。二是注重发挥好文化活动的陶冶作用。以“创新文化节”为龙头,以院系技能大赛为推手,以社团活动为基础,形成创新教育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发挥好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发作用。把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上下协力形成一种全员创新的氛围,把学校的创新教育和创新文化活动搞得更加有声有色。四是各二级学院、各专业都要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创新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凸显特色,提高品质,以此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将对于创新教育和创新文化活动给予更为有力的支持。
       希望全校师生继续团结奋斗,为思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学院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邮编:710038
Copyright © 2002-2012 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