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新闻网

官网首页 |智慧校园服务大厅 | 思源邮箱 | 英文版

【“强本升硕”先进人物】优秀科研工作者徐文:以标志性成果引领内涵建设,以高水平科研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10-31] 文:新闻宣传中心 图:梁磊 

      【编者按】2023年8月,西安思源学院召开了新学年开学初中层及以上干部专题培训会,校长周延波作了《充分认识“强本升硕”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脚踏实地集中力量逐步实现各个领域有所突破》的专题报告,明确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学校要聚焦“强本升硕”目标任务,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建设,力争获取更多标志性成果,脚踏实地集中力量逐步实现各个领域有所突破。今年教师节前夕,学校隆重召开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过去一年来在科研教研、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领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进行了表彰。为了进一步落实落细开学初干部专题培训会、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的各项会议精神,新闻宣传中心特在学校新闻网和官方微信平台同步推出“‘强本升硕’先进人物”专栏,介绍受表彰者奋力实现内涵建设新突破的典型事迹,以此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学先进、比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强本升硕”各项目标任务。本期推出《优秀科研工作者徐文:以标志性成果引领内涵建设,以高水平科研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深耕科研,不懈探索,收获成绩与荣誉

      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我很荣幸获得了2022-2023学年“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这对我来说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激励,让我在工作中立足岗位、精益求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目前,我担任西安思源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任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创造学会会员、西安思源学院高等院校营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学术兼职,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等。

      科研教研工作争创标志性成果对高质量实现“强本升硕”目标任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来,我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CSCD、CPCI等核心期刊收录4篇;主持教研科研项目14项,其中陕西省社科联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陕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项目2项、陕西省高教学会项目2项、陕西省体育局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教改项目2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项;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与其他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

      作为一名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我始终坚持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以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为指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我曾代表学校参加“厦门大学—西安思源学院骨干教师进修”“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骨干研修班”等交流学习活动,通过进修学校,在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同时,我还收获了很多资源支持和学术认可,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受益颇深。

争创标志性科研成果,助力学校内涵建设

      在国家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思源学院以“强本升硕”为重要目标任务,积极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学校顺应时代发展,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我们的科研工作要以“有序建实基层科研组织,谋划科研方向,抢占科研领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做出新成绩,统筹学科专业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按需有序组建交叉性科研团队承担科研项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产出比较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指导思想,以“组队伍、建平台、求合作、争项目、筹经费”为任务,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科研工作带动学校内涵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是要突出标志性成果导向原则,紧紧围绕“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比拼获取校级、省级、国家级成果数量,探索特色发展路径,打造高等教育特色方案。二是要根据学院和学科建设规划凝练科研方向,与企业开展长期的科研合作,逐步占领最擅长的科研单项领域。三是要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科研质量,围绕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打造教学团队、教研团队、科研团队,吸纳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发挥师资力量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四是要凝练亮点和重点科研工作,逐步形成标志性科研成果,抓好科研诚信为高质量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保持热情,不断积累,积极投身科研事业

      科学研究是一场持久战。随着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思源学院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大力推进科研团队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和“科研新人”投身科研事业。开展好科研工作离不开团队的配合,更需要自身的勤奋和积累,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持续的努力。

      一是要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学历背景和专业背景,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刚开始接触时可以紧扣学科大方向,开阔视野,多参与资深教师团队的研究项目,慢慢凝聚属于自己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不断深耕,持续探究。

      二是要多阅读高质量文献,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发展趋势。科研需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巨大的学术阅读量为前期积淀,要多阅读官方报刊和核心期刊论文,多关注新政策文件的颁布,了解学术研究热点和政策最新动向,思考如何能够将自己的选题与热点关联起来。

      三是要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和科研绝不是割裂的,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要立足教学思考科研,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四是科研应避免功利心。科学研究是一个从不断否定到肯定,直到坚定的持续积淀的过程。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保持一颗愈挫愈勇的心,在困难中打磨,在磨砺中成长。

以“强本升硕”为目标  推动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周延波校长在今年8月新学年开学初中层及以上干部专题培训会上提出,实现“强本升硕”重要目标是一项艰巨且长期性的任务,我们要立足于内涵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集中力量逐步实现各个领域有所突破。未来在科研工作中,我将带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团队,在学校重要目标任务的指引下,以结果为导向,争取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有效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落实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以坚定发展目标,集中发展优势重点学科以彰显发展特色。学科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龙头,围绕我校“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科研工作应把重点集中到与学科建设紧密相关的课题上,在“工、文、医”协同共生的三大学科集群上做深“精、特、强”,塑造三大学科集群的特色和优势,形成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在科研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专业建设上同时发力,全力提升重点学科高层次成果的产出率,订单式预定重点学科的标志性成果,以学科特区方式推动重点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是适时进行资源整合以清晰发展方向,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方阵以引领发展动力。成果性整合包括人才培养成果、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队伍性整合是依据现有队伍的学历层次、学缘结构、职称分布及其年龄差异,按不同专业学科进行有机组合。用“成果”与“人员”来框定专业学科方向,彰显专业学科优势。人才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在聚焦“强本升硕”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应继续锤炼打造出一支以前瞻型领军人才为引领,以善教型教学人才为重心,以创新型科研人才为根基的人才方阵,助力学校实现“出人才、出成果、上水平”的建设目标,有效增强学校的学科实力。

      在思源学院落实“强本升硕”目标任务的重要发展阶段,作为学校科研工作者,我们将担负起科研强校、科研强国的责任与使命,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凝心聚力探索科研前沿,以高水平科研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