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排除万难 共克时艰:西安思源学院国际学院外语教师云端语言课纪实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1-19] 文:国际学院 图:国际学院
2021年岁末,新一轮疫情形势骤然严峻,云端课程开课在即。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西安思源学院国际学院高度重视,在李建勇院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针对线上教学要求展开部署,以“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停歇”为宗旨,承担起全校本、专科共7867名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两个年级英语专业1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共47名教师承担了本次线上教学任务。
学院制订了“专业先行、分批开课、平台多样”的总原则,确定了开课顺序、人员和教学平台,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各教学班建立微信群或QQ群作为教学管理群。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以教研室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提前召开线上会议、研讨教学方案、制订教学计划、开展线上教学培训和试课演练。近四周以来,所有教师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特殊时期收获了云端语言课的丰硕果实。
教师试课授课
以生为本,创新教法:数据赋能教学
为了弥补线上教学无法面授、甚至与新建大学英语班级学生从未谋面带来的不足,国际学院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和学生管理群的数据功能,采用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精细教学管理策略,解决了线上语言课堂实践不足或合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人数多、较难全面获得学生反馈等难题。
英语专业负责人闫子真老师在课堂授课中,约5-10分钟变换一种互动方式,用投票题、选择题、主观题、随机点名、弹幕、投稿等各种方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言知识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英语语音实践课授课教师张军妮老师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课堂上设置具体情景,让学生学习音标、停顿、语调等发音技巧,课后通过QQ群语音作业再进行强化。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教师石雨鑫老师通过课前腾讯文档签到及课堂趣味翻译、绕口令、猜谜、“考眼力”等语言游戏,使英语课堂有序、有趣、有料。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白雯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遵从多样化、趣味化的原则,让学生动手动嘴实践,并及时反馈在班级群。高职教研室王娜老师,虽然肩负实训课、大学英语和教务二处督导组听查课重担,但依然通过钉钉群、QQ群随时关注学生课堂内外动态,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授课任务。应用英语专业黄冬秀老师为学生提供英文版每日一句,要求学生打卡比拼背诵,这种寓教于乐的做法,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为了推动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各教研室和学院督导也实施了线上教学质量抽查。学院领导每天随机听课并观测教学数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个人。这种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在线学习效果良好。
教学管理数据
教学成果展示
云上互动,乐享学习:线上线下同质等效
国际学院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融合启发式、任务型等教学方法,避免了线上教学单纯的“主播”表演、学生收看模式,改变了信息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授课中,为了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们设计了各种互动模式,如:发送弹幕、限时答题、随机点名、投票、微信群语音通话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实时互动,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课后,教师随时通过管理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并及时对作业进行评价反馈,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
亲其师,信其道。国际学院教师以春风化雨的人文关怀,拉近了师生距离,跨越了时空界限,让爱与知识流淌在云端语言课堂内外,激发了思源学子浓厚的英语兴趣,真正实现了教学双向互动,师生同频共振,线上线下同质等效。
师生互动
学生反馈
教师心得
战疫成长,思政育人:激活课程思政元素
突发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高校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记录时代的印记,在公共危机中学会学习和反思。国际学院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教师的独特优势,将线上语言教学与疫情防控、心理辅导、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在课堂积极传播抗疫精神与正能量,从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除了教学进度表中的计划内容,还会涉及疫情版块,如:疫情词汇翻译、中英文抗疫视频、疫情图片描述、抗疫故事等。学生通过学习,扩充了英语知识,进一步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纵然山河有恙,不敌世间盛情。国际学院教师深知荣誉与责任并存,在西安市疫情防控严峻时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积极发挥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使命,全力保障了全校英语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期待思源春暖花开,英语教学再创新篇!(供稿: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