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新闻网

官网首页 |智慧校园服务大厅 | 思源邮箱 | 英文版

思源学子延安行(七):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医者初心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11-25] 文:医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的工作部署,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组织开展“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的通知》要求,在西安思源学院党政领导统筹部署下,2025年11月22日至23日,学校第七期研习营医学院354名师生走进延安,开启为期两天的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从革命圣地中感悟精神力量,将个人成长与强国使命紧密结合。

在凤凰山麓开展“凤凰山小课堂:《白求恩——高尚人格的典范》”专题教学

       11月23日,“凤凰山小课堂:《白求恩——高尚人格的典范》”专题教学在凤凰山麓开展。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誉白求恩大夫:“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这一评价,深刻揭示了白求恩精神的时代光芒与人格力量。作为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凤凰山不仅见证了《论持久战》这一光辉著作的诞生,也铭刻了白求恩践行“到抗日前线去,到抗日的人民中间去”的坚定足迹。在这里,精神与行动交汇,历史与回响相融,共同铸就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研习营师生参观白求恩图片展馆

       白求恩,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放弃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远万里奔赴中国抗日战场,用手术刀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用生命践行“以患者为念、以使命为先”的高尚誓言,将大爱无疆的品格刻进精神底色。课堂上,讲解员结合珍贵史料与生动故事,带领师生重温白求恩的革命历程: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简陋窑洞里,他搭建起“战地手术室”,在炮火连天中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抢救无数伤员的生命;他拒绝特殊待遇,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把药品和医疗器械优先让给前线,自己却节衣缩食、不辞辛劳;他毫无保留地传授医疗技术,编写教材、开展培训,为中国革命根据地培养了一批批医护骨干,用行动架起国际主义的桥梁。站在凤凰山麓的窑洞前,看着复原的简陋医疗场景与白求恩同志用过的医疗器械复制品,师生们深受震撼,课本中的文字瞬间变得鲜活可触,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直击人心。

在白求恩图片展馆前,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管副院长马晓斌带领学生齐声诵读《纪念白求恩》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白求恩图片展馆前,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管副院长马晓斌带领学生,齐声诵读《纪念白求恩》。青年学子的声音穿透岁月,与革命旧址的红色底蕴交融,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齐声诵读中深深扎根。同学们纷纷表示,从前在课本中学习白求恩的故事,如今置身革命热土,才真正读懂其高尚人格的重量——那是跨越国界的正义担当,是面对危难的无畏勇气,是扎根人民的无私奉献。现场氛围庄重而真挚,大家纷纷交流感悟,让白求恩精神在思想碰撞中愈发鲜明。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的红色医疗文物、详实史料与复原场景,同样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艰难发展历程。当看到白求恩临终信里“多做贡献”的嘱托,看到南洋华侨跋涉万里送来的救护车,看到印度援华医疗队在窑洞为伤员做手术的照片,同学们纷纷红了眼眶。锈迹斑斑的听诊器、自制的中药捣药罐、战地医院的简易病床,还有红医们冒着炮火抢救伤员的珍贵影像,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了“背着药箱跟党走”的赤诚。缺药就自制,没设备就用土法替代,红医们把“救死扶伤”刻进了信仰里。不少同学感慨,如今医学条件远胜当年,我们既要接好技术的接力棒,更要守住“以患者为本”的初心,用专业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承诺。

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管副院长马晓斌谈研习感受

       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管副院长马晓斌表示:“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镌刻红色基因、承载革命初心,是医学育人的鲜活课堂。在此重温《纪念白求恩》,回溯革命医者救死扶伤、舍生取义的担当,深刻体悟白求恩精神与红医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皆以人民健康为初心、以专业精进为使命,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高度契合。此次研学为医学教育注入红色动能,是一次深刻的精神赋能与思想洗礼。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红色文化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把红色精神转化为课程思政素材、实践教学指南、医德培育内核,着力培养政治坚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新时代医学人才,让红色基因融入医者血脉,为守护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持久青春力量。”

医学院辅导员、第三党支部书记解方元谈研习感受

       医学院辅导员、第三党支部书记解方元说:“踏上延安这片红色热土,每一处革命旧址都在诉说着烽火岁月里的医者担当。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赤诚、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与红医‘政治坚定、救死扶伤’的初心一脉相承。当年延安的红医们在简陋条件下坚守医者使命,用生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这正是我们新时代医学教育的精神根脉。未来,我将把这份精神力量融入思政工作,引导医学生们传承红色基因,既修精湛医术,更铸高尚医德,做白求恩式‘有益于人民的人’,以白衣执甲的担当守护生命安康。”

医学院2025级护理学(本)04班学生王杉杉谈研习感受

       医学院2025级护理学(本)04班学生王杉杉说:“在延安的研学过程中,我深刻领会到白求恩精神中‘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文底色。白求恩大夫把患者当亲人,用温暖与关怀驱散病痛阴霾的事迹,让我明白医学不仅是冰冷的技术,更是有温度的守护;医者的责任不仅在于治疗疾病,更在于传递温暖。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将始终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人民的热爱,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让白求恩精神在临床实践中代代相传。”

医学院2025级护理学(本)04班学生赵成杰谈研习感受

       医学院2025级护理学(本)04班学生赵成杰说:“通过凤凰山麓小课堂,让我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有了更深刻的体悟。白求恩大夫在简陋条件下革新医疗设备、改进手术方法的钻研精神,正是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医学生,从解剖学的精准识记到实验操作的反复打磨,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到临床技能的实践锤炼,每一步都离不开精益求精的追求。今后,我将以白求恩大夫为榜样,严谨对待专业学习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实操训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努力成为一名技术精湛、让患者信赖的医务工作者而不懈努力。”

医学院2025级护理学(本)04班学生党琼昕谈研习感受

       医学院2025级护理学(本)04班学生党琼昕说:“当我站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白求恩照片展上的一幅幅老照片,仿佛在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坚守,将‘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密码,深深烙印在我心底。作为护理学专业学子,我们的使命与白求恩精神同频共振——前辈跨越国界、逆行救死扶伤,如今我们更当以专业学识筑牢根基,以温暖初心守护生命。我将会把红色基因融入护理实践,将医者初心化为前行动力,用专业技能缓解病痛、用人文关怀温暖患者,以青春之我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不负时代使命!”

       为期两天的延安研学之旅虽已结束,但革命圣地的精神洗礼深深烙印在每位医学生心中。师生们循着革命足迹,走访枣园、杨家岭、凤凰山麓、王家坪、宝塔山等红色地标与延安革命纪念馆,在现场教学中聆听历史回响,在文物史料间探寻奋斗脉络,全方位沉浸式感悟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壮阔历程。每一处红色印记,都让同学们深刻体悟到延安精神跨越时空的丰富内涵与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这次研学之旅,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医者初心的淬炼紧密相连,白求恩精神与红医精神中所蕴含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与专业执着,已化为前行路上的丰厚滋养。新时代医学青年必将以延安精神为灯塔,以坚定信念筑牢医德根基,以精湛医术守护人民健康,在青春的赛道上勇毅前行,让红色医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