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案例警示入人心 反诈护航助成长——文博学院学管院长主讲反诈专题课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9-30] 文:文博学院 图:文博学院
为强化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守护学生财产与信息安全。9月28日晚自习期间,文博学院学管副院长董林强、资助专员倪妮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展“青春无诈,安全同行”反诈专题宣讲活动,以身边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手把手传授防范技能,为学生筑牢反诈“防火墙”。
宣讲伊始,文博学院学管院长董林强老师分享了三起常见类型的诈骗案例,其中引起同学们共鸣的一起刷单诈骗案例:一名大三学生急于赚取生活费,被“足不出户日赚300元”的刷单广告吸引,加入所谓“兼职群”。前期完成小额任务后顺利收到返利,放松警惕的他按要求垫付5000元“大额任务款”,结果不仅未收到返利,还被客服以“任务未完成”为由拒绝提现,最终被拉黑,损失全部生活费。
这些案例里,有学生早就装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但没开启核心功能,等于白装!本该响起的预警没出声,才让骗子有机可乘。文博学院学管院长董老师的话让在场学生立刻拿出手机检查自身设置。
在防范技能教学环节,董老师把重点完全放在“激活已下载APP的防护功能”上,直指“装而不用”的关键问题。他强调,APP只是下载到手机里远远不够,必须把所有预警功能“拉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随后,他详细讲解功能开启的核心步骤:打开APP进入“来电预警”界面,务必点击“立即开启”,并按提示把悬浮窗、通知、自启动等关键权限全部授予——这些权限是APP能实时识别诈骗电话、短信的“基础保障”。
紧接着,董老师带领学生逐字学习“六个凡是”反诈铁律,结合案例解读每一条的实际意义:凡是陌生人提“转账汇款”,不管理由多合理都要警惕;凡是说“中奖需先交手续费”,全是骗局;凡是声称“你的账户有风险”,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凡是短信里带不明链接,直接删除;凡是要求“下载陌生APP配合操作”,一律拒绝;凡是提到“资金需转入安全账户”,立刻挂断电话。他还提醒学生,遇到拿不准的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或拨打96110反诈专线咨询,切勿独自处理。
整场宣讲案例鲜活、内容实用,学生参与度极高。不少学生当场对照指导逐一检查权限设置,确认所有预警功能都已激活,还认真记录“六个凡是”内容。学生们表示,以前总觉得“装了APP就安全了”,这次才知道“开好功能才是关键”,以后会经常检查设置,也会提醒家人把反诈APP用起来。
后续,文博学院将持续推进反诈教育常态化,通过组织反诈知识竞赛、邀请民警进校园等方式,让“装好更要用好”的反诈意识深植每个学生心中,全力打造“无诈校园”。(供稿/文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