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赛场】西安思源学院在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陕西赛区)斩获佳绩,以经典传承彰显办学特色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9-15] 文: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学院 图: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学院
自2022年获批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以来,西安思源学院在中华经典传承与赛事参与上持续发力,参赛覆盖面与获奖项目逐年攀升。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陕西赛区)评选结果,学校师生再续辉煌,在“诵读中国”“笔墨中国”“印记中国”三大赛项中表现亮眼,共斩获近50项奖项,参赛规模与获奖数量均创新高,既展现出师生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扎实的专业能力,更彰显了学校作为省级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以经典文化育人、赓续中华文脉的坚定决心与突出成效。
统筹部署:多维度保障赛事高效推进
西安思源学院对参加本次大赛给予了高度重视。校长周延波教授亲自统筹部署、宏观指导,副校长王富平教授就赛事组织进行了周密安排。自大赛启动以来,西安思源学院教务一处、教务二处、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作为牵头单位,文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认真落实,严格遵照《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分层遴选、专业指导、安全规范”的组织方案,确保赛事从动员到参赛全流程有序推进。
在动员阶段,学校通过专题班会、专业宣讲会等形式,向全体师生解读大赛“典耀中华,赓续文脉”的主题内涵,明确“诵读中国”“笔墨中国”“印记中国”“诗教中国”四大赛项的参赛要求与流程,广泛发动各专业师生参与,最终形成“教师带头、学生踊跃”的参赛氛围,共收到来自各专业的参赛作品百余件。
在作品遴选环节,学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专业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多轮筛选,重点考察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规范性。对于通过遴选的作品,指导教师进一步打磨细节,如优化诵读视频的拍摄效果、调整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完善篆刻作品的释文说明,确保作品符合省级比赛标准。此外,学校还严格审核参赛信息,确保作品标题、单位名称等表述准确无误,避免因信息不规范影响参赛资格。
硕果累累:多赛项斩获省级荣誉
经过省级评审,西安思源学院师生在三大赛项中均有突出表现,充分展现了学校中华经典教育的丰硕成果。
参赛作品《中国青年永远正十八》荣获省级优秀奖
在“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中,参赛作品《中国青年永远正十八》(参赛者:石壹豪、杨菊等,指导教师:邵宁、袁梓暄)凭借真挚的情感表达与富有感染力的呈现,荣获省级优秀奖。该作品以“青春与家国”为核心,结合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通过集体诵读的形式展现了中华青年的精神风貌,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
张亚涛硬笔作品《赤壁赋》荣获省级一等奖
王瑶毛笔作品《沁园春·雪》荣获省级一等奖
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学校师生表现尤为亮眼。大学生组共有32件作品获奖,其中张亚涛的硬笔作品《赤壁赋》凭借规范的字体、流畅的笔势荣获省级一等奖;钟鑫铖的硬笔作品《宋词节选》、林城锦的硬笔作品《宋词五首》获省级三等奖;王瑶的毛笔作品《沁园春·雪》,字体风格鲜明,笔势流畅有力,获省级一等奖,王懋钰的毛笔作品《松雪斋题跋》、陈佳美的毛笔作品《节录古文观止三则》获省级二等奖,另有26名学生的毛笔作品分获三等奖及优秀奖。展现了学校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
教师组徐达篆刻作品《徐达印痕》荣获省级一等奖
学生组吴佳苡篆刻作品《吴佳苡印痕》荣获省级二等奖
在“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中,学校教师徐达的手工篆刻作品《徐达印痕》凭借独特的创意与娴熟的刀法荣获教师组一等奖;大学生组吴佳苡的《吴佳苡印痕》(指导教师:魏宝丽)获省级二等奖,张奕的《张奕印痕》(指导教师:魏宝丽)、李宗的《李宗印痕》(指导教师:孙瑶)等十余件作品分获三等奖及优秀奖,体现了学校在传统篆刻技艺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果。
学生组篆刻作品获奖情况
葛繁星、叶佳晨获“汉字书写”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此外,学校两位教师因指导成效显著获评“优秀指导教师”,葛繁星(指导硬笔作品《赤壁赋》)、叶佳晨(指导毛笔作品《沁园春・雪》)两位教师的指导案例,成为学校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典型范例。
张亚涛参赛作品
王瑶参赛作品
以赛育人:让经典文化浸润校园
此次参赛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的重要契机。通过参与大赛,师生们深入研读中华经典,在诵读、书写、篆刻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对于学生而言,参赛过程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学习体验。参与“诵读中国”的学生表示,为了精准传达《中国青年永远正十八》的内涵,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深入理解“青春为国”的精神内核,这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激发了爱国情怀;参与“笔墨中国”的学生则在反复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体会到汉字的形体美与文化意涵,逐渐养成严谨、专注的学习态度;参与“印记中国”的学生通过篆刻创作,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妙,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对于学校而言,大赛成为检验中华经典教育成效的重要平台,也为后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校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中华经典教育体系,将经典诵读、书法篆刻等内容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校园经典文化节,让更多师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文化传承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
此次参赛成绩的取得,是西安思源学院立足“以经典传承彰显办学特色”定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推动文化育人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作出更大贡献。(供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