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传递医学温情,助力乡村振兴——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蒲公英”支医实践团三下乡活动圆满收官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8-28] 文:医学院 图:医学院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近期,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蒲公英”支医实践团奔赴延安市洛川县冯家村,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医学服务为核心,融合当地红色教育、特色产业,在基层一线书写青春担当,用实际行动传递医学温情,助力基层医疗发展。
精准调研,夯实实践根基
实践团首日抵达冯家村,便开展全方位调研。与第一书记吴冰以及村委会书记深入交流,围绕村民生活状况、医疗需求等进行全方位了解,从宏观层面把握乡村脉络;走进当地卫生院,统计慢性病数据,了解防治举措与政策支持,明晰基层医疗痛点;分组入户走访,穿梭于村民家庭间,记录人口结构、健康状况,将调研触角延伸至每一户,为后续服务筑牢信息基石。
科普赋能,点亮健康灯塔
针对不同群体,实践团创新形式,以讲座、演示、资料发放等方式多维发力,打造特色健康课堂。儿童专场里,成员们以趣味PPT、跟练养生操、互动游戏,传授急救创伤、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知识,让医学科普“童趣化”;成人专场中,方言小视频搭配案例,为村民讲解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以及夏季常见疾病等防治要点,同时团队聚焦农药中毒处理、心肺复苏等实用技能,让医学知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增强村民健康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
医疗服务,守护村民健康
成员们深入当地卫生院,沉浸式学习病房工作流程,跟随医护熟悉卫生院工作流程,学习护士长规范铺床操作,为患者检测体温、血压、血糖并记录分析,在实操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让医学生们在一线实践中读懂基层医疗的温度与挑战,为守护乡村健康储备力量。
实践团还联合当地卫生所,实践团开启义诊“暖心模式”,筹备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制定详尽方案,根据专业特色明确人员分工。蓝色诊疗桌旁,红色身影忙碌不停,他们以专业知识作底气,用热忱服务为支撑,为村民送去“家门口”的医疗服务,稳稳搭建起一座守护健康的桥梁。
红色传承,汲取奋进力量
在吴冰书记带领下,实践团开启了红色之旅,先后走进了冯家村村史馆和洛川会议旧址。进入馆内,一件件老农具、旧照片等承载岁月,成员们触摸村子从耕耘到发展的脉络,感受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的坚韧与奋进。奔赴洛川会议旧址,古朴建筑里,革命遗迹静静诉说着往昔,先辈们讨论救国的场景好似就在眼前。透过史料,成员们了解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等意义,深刻领悟革命精神。从乡土记忆到革命印记,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新时代医学生明晰使命,将以专业服务社会,肩负守护健康、助力发展之责,让青春在践行使命中闪光。
果园助力,添彩乡村振兴
走进苹果园,团队成员化身“农技师”,开展摘心、拉枝、疏枝等助农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助力果园科学管理。在劳作里,切身体会到乡村产业发展的不易,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在休息间隙,成员们还针对性科普“树枝刮伤应急处理”“田间中暑急救”等实用技能,让医疗服务与产业需求相互呼应、同频共振,用自己的专业,为乡村发展添一份力。
总结展望,续写青春担当
实践尾声,捐赠仪式温暖举行。实践团向卫生院捐赠家庭急救包、血糖仪等物资,为基层医疗添“装备”。总结大会上,成员们复盘十日行程:从医疗服务的“初体验”到健康科普的“渐上手”,收获成长也直面不足。未来,实践团将深化与当地合作,创新活动形式,鼓励更多医学生参与,持续输送青春力量,以青春之我,持续为乡村健康事业赋能,让“三下乡”的青春故事在基层不断续写。
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蒲公英”支医实践团以“医”为翼,穿梭于医疗服务、知识普及、红色传承与产业助力间,在冯家村的土地上,留下青春奋斗足迹。这场“三下乡”之旅,是医学生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更是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行动诠释担当,让医学温情与青春担当在基层持续传递。(供稿/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