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践初心,奋进正当时——西安思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火热进行中!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8-06] 文:校团委 图:校团委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2025年7月,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校团委坚持“实践育人”工作理念,借助“校院两级联动、分层分类指导”工作机制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中华文脉传承团”“科技创新研学团”“乡村振兴促进团”“绿色发展倡导团”“社会服务践行团”“卫国戍边服务团”等八大主题,共组建200余支紧扣时代发展、形式多元且专业性强的实践团队。思源青年们在实践中书写“青春与时代同频、理想与乡土共鸣”的生动篇章,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化传承注入强劲青春动力。
一、理论宣讲“声”入人心,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乡土
西安思源青年以“青马工程”为引领,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沾泥土、带露珠”的家常话,通过红色宣讲、调研服务传递二十大精神。“青芒逐梦·薪火乡传”团队5天深耕仁厚庄社区,用12场红色宣讲、50份调研问卷、3次志愿服务,将二十大精神变成社区广场讲解、居民楼政策海报,让群众唠家常懂历史、填问卷知政策,党的声音走进心里。
二、红色教育“润”心铸魂,爱国主义精神厚植青年
红色研学润心,传承基因担使命。西安思源学院“党史铸魂·青春筑梦”暑期实践团15名师生赴南泥湾,以“看、听、思、做”沉浸体验为抓手,走访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三五九旅屯垦遗址等5处核心红色遗址,聆听2场老党员“口述南泥湾”革命故事讲座,参与“模拟纺线+开荒种植”大生产劳动实践,真切体会革命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艰辛,深化对“艰苦奋斗、求真务实”革命精神的理解。“青藤计划”暑期爱心社会实践团走进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安民里社区,开展“红色寻访+沉浸服务”:6名队员担任“革命文物讲解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讲解“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秘密交通线”“周恩来同志的亲笔信”等8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展4场“少年说红色”社区宣讲,用“小萝卜头”“鸡毛信”等青少年易懂的红色故事传递精神,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助力社区青少年成长的动力,书写实践育人与基层服务融合新篇。
三、文脉传承“活”态新生,中华优秀文化浸润乡村
文脉传承,青春赋能。西安思源学子深耕乡村文化场域,以“保护+创新”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文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10名学子赴安康岚皋,5天走访3个村庄,记录12段乡土声音、20组文化镜头,用声音镜头传递岚皋故事;文明实践“春风”团走进延安,举办4场漆扇体验活动,教30余村民学10种传统漆艺,为传统文化添新活力;人工智能学院“鹮乡文韵”团赴汉中洋县,调研5处朱鹮文化节点,设计8款“鹮影”文创符号,用“科技+文化”保护乡村特色文化。这些青春实践,让乡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鲜活动力。
四、科技创新“智”汇田野,科技兴农力量赋能乡村
科技赋能,田野生花。西安思源学子带着专业知识奔赴乡村一线,用“智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城市建设学院12名学子赴临潼区岳沟村,以“道路优化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3天实地测绘5条村道、访谈20户村民,量身定制道路优化方案,助力乡村基础设施升级。这些带着专业温度的实践,让科技扎根田野,勾勒出青年用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五、乡村振兴“实”干笃行,产业发展动能激活基层
商学院“洋县黑米·电商助农”团队赴汉中洋县草坝村,通过调研种粮户和本地合作社,挖掘出“品牌无特色、运营缺经验”2大产业痛点,后续推出3项品牌塑造方案、5条直播运营策略,助力洋县黑米搭乘电商快车,走向10余个线上市场,用青春力量书写电商助农新篇章。
六、绿色发展“倡”导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助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子们用“行动”守护乡村生态,让“绿色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青禾绿盾”环保实践团由3位老师带领10名学生,赴乡村开展污水采样,覆盖5个自然村,采集20个污水样本,为后续3项水环境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用专业行动让“绿色理念”在基层落地,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七、社会服务“暖”心聚力,民生保障防线筑牢基层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学子们以“爱心+专业”织密民生服务网,让“民生温度”在基层传递。萤火虫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团走进北皂河村,为50余名老人开展“接地气”急救宣讲,用“身边事”讲清“急救黄金四分钟”,宣讲后收集30份老人健康诉求问卷,用专业守护晚年安康;文博学院筑梦强国音实践团开展“推普反诈防拐助振兴”活动,发放150份反诈手册,覆盖200余户家庭、50家商户,结合方言纠正推广普通话,既筑牢反诈防线,又让普语走进基层。两支团队用青春力量传递民生温度,以精准服务助力基层振兴。
毒防宣传,青春护航。西安思源学院“红丝带”禁毒防艾宣讲调研团15名学子,赴宝鸡市高新广场、金台观等4处场所,发放200余份宣传资料、展示10余种自主设计的禁毒文创,讲解毒品知识并收集150份互动问卷,覆盖800余名群众,用青春力量筑牢禁毒教育防线,赢得群众好评。
青春筑梦,关爱润心。西安思源学院8支实践团以知识为笔、陪伴为墨,为乡村儿童绘制成长画卷。“希望树”爱心支教团赴蓝田县焦岱镇鲍旗寨村开展支教,开设60课时融合“知识、能力、价值”的趣味课程,吸引50余名乡村儿童参与,用“饮水思源”校训赋能乡村教育;“筑梦·逐梦”支教团赴永乡镇冯家村,15天浸润式教学中设计10余节“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特色课,让孩子们在传承中激发创新,种下“我能做到”的信念;商学院“青衿抚梦”实践团与30余名留守儿童及家长共做扎染,用传统技艺编织童趣,传递温暖。三支团队用青春力量,让关爱扎根乡村,用知识播撒希望。
截至目前,我校已有1000余名学子参与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覆盖18个省份、46个地级市、100余个县级市,32个社区等实践地点。从理论宣讲到科技助农,从红色传承到生态保护,青年们用“青春之我”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正如一位参与“三下乡”的学子所说:“乡村不是‘远方’,而是‘课堂’;实践不是‘任务’,而是‘成长’。”未来,青年们将继续以“青春之笔”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青春之花在乡土大地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