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新闻网

官网首页 |智慧校园服务大厅 | 思源邮箱 | 英文版

西安思源学院举行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研讨会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5-17] 文:田俊倩 刘小鱼 图:新闻宣传中心 

西安思源学院举行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研讨会

       为深化体育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贯彻完善“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推进体育学院学科专业高质量内涵建设,2025年5月15日,西安思源学院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研讨会在学术交流中心大会议室举行。校长周延波,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管忠民,副校长万明、马晓燕、赵明宇、黄忠国,总会计师王嘉坤,校长助理徐皎,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董航远,校长助理、医学院院长张进生,秘书长代大齐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王富平主持。

校长周延波出席研讨会并作重要讲话

       周延波校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是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对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特色亮点的全面总结与概括,要进一步理解并完善“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周延波校长就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提出工作要求。体育学院领导班子要集中精力抓好“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建设和宣传工作,按时完成体育教学成果展厅的全面整改工作。要围绕“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组织教师开展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以“学生出成绩、教师出成果”为工作目标,既要培养学生在各类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能够产出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教科研成果。对学校未来体育工作发展,周延波校长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受益。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教育中受益,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二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要结合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建立体育教育帮扶机制,健全帮扶档案,制定个性化的体育教育方案,真正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三是田径运动项目再创佳绩。要保持和发扬学校在田径运动项目上的优势,一方面要继续在全国(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勇夺团体冠军等各项优异成绩;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太白体育基地及亚高原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田径类学科专业建设,为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人才创造条件。四是保持“大球项目”优势。要继续保持篮球、排球等“大球项目”优势,尤其是将思源女篮,培养成一支在全省高校具有竞争力的队伍。五是积极服务社会,扩大体育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场地使用效率,扩大思源体育的社会影响力。

       周延波校长强调指出,为了进一步推进完善并贯彻落实好“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要采取四项关键措施: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育健康档案,持续完善体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以教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配置体育设备、场地、人力等资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益。三是要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师薪酬体系,明确教研教学职责任务和考核标准,严格落实科研教研、教学质量等考核评价制度,将教学效果与课酬直接挂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分类引进高水平外聘专家,提升特色项目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

       周延波校长要求体育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梳理会议成果,尽快制定出台新学年体育工作方案和学校“十五五”期间体育发展规划,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再攀高峰。

副校长万明详细解读“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

       万明副校长在讲话中强调,“坚持四融合原则,体育教育成效显著”是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对我校体育育人的特色与亮点,给予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赞誉。万明副校长对“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作了详细解读。该体系是由周延波校长创建,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的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体育育人机制体制、教学范式、培养模式和育人路径,涵盖体育育人的原则与理念、课程体系与教学、课外活动与竞赛、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建设与保障等多个方面,是学校“饮水思源、自强不息”校训在体育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

       万明副校长从五个方面阐释了“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的核心内涵。一是在育人理念方面,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育人工作。建校伊始,周延波校长根据“五育并举”原则,确立了学校“弘扬体育拼搏精神,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体育育人理念,营造“每天锻炼 1 小时,健康工作 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氛围,树立了“健康第一”共识,达成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课程目标,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拼搏精神,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在育人体制方面,学校构建了校院两级协同工作机制,成立体育工作委员会和体育学院,周延波校长一直亲任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体育工作是学校历次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三是在育人体系方面,学校按照“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覆盖”的体育教育思路,在第一课堂构建“基础+高阶+个性化”的分层分类“三阶递进”体育课程体系,设置“身体素质训练课+22个项目可选的专项必修课+太极拳与游泳特色项目”的课程群;在第二课堂以“单项活动+俱乐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建立“校级联赛-省级赛事-国家级竞赛”的三级机制,形成了“教会、勤练、常赛”的模式,突出了“理论+应用+实践+创新”的体育教学新范式。四是在育人路径方面,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采用“课程+社团+竞赛+文化”的四维体育育人新方法,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相融合、课外练习与科学指导相融合、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融合、体育活动与运动竞赛相融合,开创了思源学院“四融合”体育育人新路径。五是在育人文化方面,周延波校长一直倡导并坚持的“让每个学生受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体育文化深入人心。学校建成陕西省高校首个300㎡体育成果展厅,连续举办六届体育文化节,创新运动会开幕式,开发体育文创项目,成立20余个学生体育社团,创建了思源“一厅一节一赛”体育文化品牌,使学生“走到操场上、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了系列的“体育+艺术+文化”融合育人新文化。

       万明副校长指出,学校“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具有理念创新、体制创新、体系创新、路径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各个部门、教学单位要继续探索,从课程、教学、方法、教材、竞赛、活动、研究等多方面加强研究,尽快总结凝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教学成果,让更多学生受益,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副校长王富平主持会议

体育学院院长钟华作《学校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建设实践及探索思考》专题报告

       体育学院院长钟华作《学校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建设实践及探索思考》专题报告,从内涵与构建、实践成效、面临挑战及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体育育人工作的实践与创新路径。钟华介绍,“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是指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相融合、课外练习与科学指导相融合、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融合、体育活动与运动竞赛相融合,旨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助推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他以校田径队连续十年多次荣获大运会团体冠军、学生体质与素养实现双提升、成功创建“一厅一节一赛”品牌等成果为例,指出近年来学校体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成果成绩斐然,“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在提升学生竞技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作用显著。钟华表示,体育学院将继续在周延波校长“弘扬体育拼搏精神,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体育工作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加强个性化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体育设施资源、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等,深入挖掘体育文化精神内涵,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品牌,持续完善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推动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思源力量。

体育学院教学副院长张辉作《公共体育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

       体育学院教学副院长张辉作《公共体育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管理优化、教学技术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公共体育完善和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的措施和未来方向。张辉指出,学校以“四融合”推动体育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公共体育教学将继续围绕提升基础体能教学水平,坚持“OBE”教育理念,深化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以融合促发展,以创新提质效,积极支持学院教师参与高水平赛事与教研项目,力争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实现新突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体育学院专业副院长刘少敏作《舞蹈表演专业完善和贯彻“四融合”育人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

       体育学院专业副院长刘少敏作《舞蹈表演专业完善和贯彻“四融合”育人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刘少敏主要从舞蹈表演专业概况、专科“四融合”实践情况、本科“四融合”办学方向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学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具体情况。她表示,舞蹈表演专业以专业扎实、能力突出、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坚持舞蹈教学与竞赛、课程思政、多元文化、校企育人等多融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将通过强化特色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于舞蹈表演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太白体育基地副主任李山作《冰雪运动与管理专业关于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实践情况与工作构想》专题报告

       太白体育基地副主任李山作《冰雪运动与管理专业关于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实践情况与工作构想》专题报告。李山从专业概况、特色及理念、课程开展情况、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实践情况、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的工作构想五方面,全面介绍了该专业在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李山表示,该专业将继续秉持“筑西北冰雪人才高地,创陕西产教融合典范”的理念,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冰雪文化育人环境等,不断完善贯彻“四融合”体育育人理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冰雪运动人才。

     

体育学院学管副院长汤文哲作《强健体魄与塑造人格同步,技能提升与价值引领共生——完善和贯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四融合”体育育人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

       体育学院学管副院长汤文哲作《强健体魄与塑造人格同步,技能提升与价值引领共生——完善和贯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四融合”体育育人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汤文哲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分别阐述了“四融合”体育育人的内涵、意义;辅导员在“四融合”体育育人中角色定位;“四融合”体育育人的实践探索思路以及相关举措。她指出,学校已通过网格筑基,构建三级协同育人体系;协同进化,打造课程思政新范式;时空贯通,构建“5+2”全周期管理体系;品牌塑造,深化特色育人实践,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将持续深化“四融合”实践,完善制度保障与全员参与育人机制,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筑牢体育育人根基。

体育学院教师代表王云升作《体育课程“四融合”育人教学实践》主题发言

       体育学院教师代表王云升作《体育课程“四融合”育人教学实践》主题发言。他从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确立、体育课程“四融合”育人教学实践以及体育课程“四融合”育人教学实践的感悟出发,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与收获。王云升表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己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同时积极将“四融合”体育育人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管忠民出席会议并作交流研讨

副校长马晓燕出席会议并作交流研讨

副校长赵明宇出席会议并作交流研讨

副校长黄忠国出席会议并作交流研讨

校长助理徐皎出席会议并作交流研讨

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董航远出席会议并作交流研讨

校长助理、医学院院长张进生出席会议并作交流研讨

工学院院长宋绪丁作交流研讨

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张炜作交流研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边倩作交流研讨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争伟作交流研讨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成员聚焦进一步深化“四融合”体育育人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学科专业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强化体育代表队建设、推动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校内外体育文化交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思源体育”品牌等多项建议。研讨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彰显了对于学校体育育人事业的热情与责任感,为学校体育育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路。

       学校各二级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务一处处长,教务二处处长,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处处长,学生处处长,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校团委书记,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各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