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致敬】审核评估先进集体城市建设学院:以评促强夯根基,凝心聚力谋新篇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5-08] 文:田俊倩 刘小鱼 图:黄奕鑫
【编者按】2025年4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隆重举行“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表彰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建设和迎评工作,以及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些受表彰者以实干担当诠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创新进取助推学校发展,展现出思源人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新闻宣传中心特推出“向榜样致敬”系列报道,展现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激励全校师生以先进为榜样,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学校“强本升硕”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本期推出《审核评估先进集体城市建设学院:以评促强夯根基,凝心聚力谋新篇》。
西安思源学院校长周延波(中)为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张炜(左三)等“审核评估先进集体”代表颁奖
西安思源学院副校长赵明宇(中)为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玲(右一)等“创新贡献团队”代表颁奖
在西安思源学院2025年“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城市建设学院凭借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建设和迎评工作中的优异成绩及创新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荣获“审核评估先进集体”和“创新贡献团队”奖。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学院在学校领导下,坚持以评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是全体师生勠力同心、追求卓越的集体答卷,为学校实现“强本升硕”战略目标贡献城市建设学院力量。
对标对表建设 评建工作成效显著
自评建工作启动以来,城市建设学院严格贯彻落实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精神,紧紧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十六字方针,对标对表开展审核评估建设,将评建工作要求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扎实推进“五自”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城市建设学院以评建工作为契机,多措并举推动内涵式发展。在专业建设方面,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OBE理念”,推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多门课程获批为省级一流课程或校级精品课程;在师资建设方面,通过“引育并举”“老带新”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并促进教师成长,“双师型”教师比例显著提升;在科研创新方面,依托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师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在产教融合方面,获批工信部数字化实践中心试点,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城市建设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五自”质量文化建设要求,通过定期召开评建工作推进会、督导检查反馈会等开展自查自纠,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障闭环机制。近年来,学院形成了以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两个省级一流专业为核心的优势专业群,培育了土木工程省级教学团队等多个高水平师资团队,打造了广联达数字建筑产业学院等多个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了省级BIM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再生水综合利用与数智化管理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教科研平台,在再生水利用、智能建造等特色领域形成明显优势。
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张炜
“在周延波校长的指导和支持下,学院按照学校评建工作要求,通过评建工作,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长效机制。”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张炜介绍,“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城市建设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在专业建设、科研创新、产教融合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为学院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和人才保障。”
创新工作机制 打造特色发展模式
城市建设学院教学副院长张鹏(右一)为学院教师作指导
“城市建设学院坚持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理念,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实现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效沟通与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评估建设和迎评工作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城市建设学院教学副院长张鹏介绍。
城市建设学院围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显著提升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下,持续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高职称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相关责任,发挥好高职称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同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组织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专业、点对点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张鹏介绍,学院还严格按照考核评价规定,结合课程特点与实际情况,推动专业负责人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还进一步完善健全教学质量督导体系,规范教学管理、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和流程,重点提高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管理质量。
城市建设学院坚持“课内、课外融为一体”的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调研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企业人才职业能力及潜能需求和学生就职准备、就业意向等内容,探索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在迎评建设过程中,城市建设学院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制度的建设,更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这不仅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落实落细工作要求 迎评建设高效有序
城市建设学院举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诊断评估总结会议
为了做好迎评建设各项工作,城市建设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迎评专项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认真做好审核评估建设和迎评各项工作。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迎评工作进度表,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建立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机制。同时,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各项制度,及时规范整理及归档保存各类文件、资料、记录等,为评估专家全面、深入了解学院教育教学情况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城市建设学院认真落实学校“三六九工程”评估建设等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夯实职责任务,明确工作要求,确保评估建设工作落实落细。学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三六九工程”建设目标及实施方案,明确评估工作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围绕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座谈研讨与实践活动。学院对照迎评建设任务清单,全面梳理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修订相关制度文件,建立常态化督办机制,推动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培训落地实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院聚焦“深化实践教学3+X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一流课程建设,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加强“五自”质量文化建设,通过定期组织教研室开展教学工作研讨会等活动,营造“以评促建”氛围。在迎评建设过程中,学院根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要求,逐项开展自查,细化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全面落实落细建设任务,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评估标准要求。
以评促强 全力推进“强本升硕”
此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犹如一场全方位的“体检”与“会诊”,不仅明确了学院在教学、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与改进方向,促进学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强本升硕”工作指明了方向。
城市建设学院将以评估意见建议为指引,全力做好审核评估整改和“强本升硕”工作。学院将加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引进与培育高层次人才,全面推进相关专业申硕工作。为此,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努力提高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院科研实力,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提供科研支撑。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学科研究方向,如加强再生水综合利用、智能建造与项目管理等方向的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持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坚持引育并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提高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等措施,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并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此外,还将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城市建设学院学生郭灿灿
城市建设学院学生郭灿灿表示,“学院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引入绿色建筑、数字化设计等前沿内容,并增设建筑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操课程,提升校企合作实训比重,极大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期待学校‘强本升硕’目标早日实现,让专业教育既‘接地气’又‘有高度’,形成从本科到硕士的连贯培养链条,为我们的职业发展与学术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城市建设学院学生杨芙蓉
“学院全面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技能需求为导向,课程内容紧密对接行业最新需求,我们的学习模式实现了‘学用融合’,让课堂知识与行业实务间有效衔接。特别是学院引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资深设计师与工程师担任教师,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不仅汲取到大量真实项目案例经验,还深入了解行业规范标准与前沿技术动态,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城市建设学院学生杨芙蓉谈到。
城市建设学院部分教师合影
“站在新的起点上,城市建设学院将以此次表彰为动力,锚定‘强本升硕’目标,秉持OBE教育教学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张炜表示,学院将紧跟人居设计、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以土建为核心,落实“强本升硕”,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城乡建设领域,培养行业和社会需要的“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善经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工匠人才,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