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逐梦少年,筑梦乡村”——西安思源学院理工学院“筑梦•逐梦”支教团开展2024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8-30] 文:理工学院 图:理工学院
为贯彻落实团省委关于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有关工作要求,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7月11日至7月22日,西安思源学院理工学院“筑梦·逐梦”支教团12名成员以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儿童、困境儿童等少年儿童群体为重点,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主题为“用爱心点燃希望,播撒友谊与关怀的种子”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支教活动。
以三尺讲台,育万千花海。团队成员设置许多特色课程,让有趣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让科技的指尖触碰奇妙的世界。本次支教活动以思想引领、文明生活、身心成长、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禁毒防艾宣讲等内容授课,共计72余节,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支教团成员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把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文化知识。课余时间,支教团还进行深入乡村考察、走访调研、关爱老人等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乡村振兴和助力乡村教育事业注入青年活力。
7月11日,支教团赴冯家村开展了关爱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关爱老人和劳动实践,同学们发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活动开展前,支教团成员精心准备,带领孩子们一同前往关爱老人的实践活动中,并策划丰富多彩的慰问形式,安排家访路线,确定家访对象,确保家访工作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
在家访中,为带领孩子们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孩子们拿起扫帚、拖把,认真细致地打扫起院落内的积水,让院落内的环境焕然一新。村民脸上幸福的笑脸,让实践队员们十分触动。孩子们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小节目”,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为老人们唱起了歌并搭配简单的手势舞,以音乐交流情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让老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慰问途中,成员也化身为“资助宣传大使”,通过发放《西安思源学院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手册,重点对各类奖助学金的申请条件、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流程以及临时困难补助政策进行讲解,让资助政策走进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的心中,点亮更多学子的求学道路。
7月22日上午,西安思源学院理工学院“筑梦·逐梦”支教团在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村委会举行了西安思源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志愿活动成果汇报展演。冯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冰、冯家村部分村民以及全体家长观看演出。文艺汇演初始,吴冰书记表示,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暑期实践活动是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也是响应“乡村振兴”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然要求。
支教团成员以一首《相亲相爱一家人》作为开场舞给文艺汇演带来了活力与激情,纪念与冯家村的孩子们共同度过的一段难忘时光。小朋友们用自由翱翔的《我的纸飞机》、勇敢正义的《猪猪侠》、绚烂夺目的《离别开出花》等欢快可爱的歌曲在“年少”的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发散自己的热情与智慧。
跳动的音符带动着欢快的气氛,西安思源学院理工学院“筑梦·逐梦”支教团2024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至此圆满结束。支教团成员为乡村基层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青年责任与担当,用知识和爱心点亮着孩子的梦想,在洛川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供稿/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