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新闻网

官网首页 |智慧校园服务大厅 | 思源邮箱 | 英文版

【志愿服务】凝聚青春力量,弘扬志愿精神——西安思源学院以实践育人厚植青年家国情怀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4-22] 文:校团委 图:校团委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高校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的使命与担当。多年来,西安思源学院团委着力贴近青年理想追求和成长需要,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朋辈教育等活动,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实践各类专项活动中,展现青春与活力,厚植家国情怀。

      一、强化制度建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学校把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专门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之中,明确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制定了《西安思源学院社会实践管理实施办法》《西安思源学院大学生素质测评办法》,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面与班级、学院评优有机结合起来,制度的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关注、参与的热情。

      二、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效果,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学校每年组建20余支实践团队,围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关爱服务、文艺巡演服务、健康知识普及、敬老助残、科普宣传、党史学习教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禁毒防艾等方面开展专项实践活动。在近几年的陕西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连续7年荣获陕西省“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共计17支团队荣获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余名团队成员荣获省级三下乡“先进个人”。“红丝带”禁毒防艾宣讲调研实践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受到上级表彰,2019、2021年获得团省委社会实践专项资助,2019年获得省级万名学子扶千村“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20年获得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标兵团队,2021年获得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希望树”支教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连续多年荣获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16年获得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标兵团队,2020年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

      三、开展“西部计划”项目,锤炼学生意志品格

      学校积极开展实践育人工程--“西部计划”项目,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火热西部基层实践工作,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2018-2021年,连续4年推送17名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政府见习”等项目,通过西部基层实践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升华志愿情怀。学生在服务地工作情况获得当地有关部门的好评。

      四、护航十四运会,践行青年志愿服务精神

      学校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保障十四运会赛事顺利进行。2020年10月,学校全面启动了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校内招募工作。经笔试、面试以及体能测试后,最终选出了29名同学代表学校参与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活动(田径马拉松项目)。志愿者们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北辰路折返点、32km转弯处、36km折返处36.5km折返处以及41km转弯处为本次全运会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志愿服务,获得组委会的一致好评。西安思源学院荣获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思源学生李振凯荣获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五、开展爱卫运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团委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广泛开展清洁校园活动、关注生态环境,帮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卫生活动、医疗救护宣传、禁毒防艾宣讲、预防疾病宣传、光盘行动等活动,动员鼓励学生加入到学校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人人参与爱国卫生,共建共享健康校园”的良好氛围。

      六、弘扬雷锋精神,传递青年爱心接力棒

      学校团委广泛开展“雷锋月系列活动”、“善行一百”募捐活动、“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义卖捐花募捐活动”、“关爱马路天使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弱势残疾儿童活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引导学生服务社会,成就自我,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全校各级团组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平均每年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达10000余人/年,平均每年累计服务时长5000小时。2019年,学校被评为“陕西高教系统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学校的“善行一百”募捐活动连续两年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爱心团体”称号。

      学校团委将继续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好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作用,将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全面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启新篇章,努力为社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供稿/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