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新闻网

官网首页 |智慧校园服务大厅 | 思源邮箱 | 英文版

【缅怀贾老】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石建威:贾老是思源精神的标志性人物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4-04] 文:田俊倩、谷风 图:梁磊 部分来自思源新闻网  

      贾昌传教授是一个毫无私心,不图回报,无私奉献,在暮年仍为教育事业奋斗拼搏的人,这是我和贾老相处这些年他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一直在影响、感染并激励着我们中青年干部和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做尽可能多的努力,为学校师生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尽可能好的帮助和服务。

      贾老只是纯粹地想为学校做些事情。他从长安大学退休后,来西安思源学院工作近18年,担任过系主任,退居二线后也担任学校顾问,一直都十分关心关注思源学院的发展。

      他特别关注学校教育事业,尤其是申硕工作,认为申硕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他为思源做出的最标志性的成果就是促成了学校与长安大学的合作,最终建立长安大学-西安思源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贾昌传教授(前排左四)与相关领导专家在“长安大学-西安思源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揭牌仪式留影 

      2017年,我担任人事处处长时,因学校申硕筹备工作,有幸与贾老有了许多相处的机会。他找我商议博士教师招聘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申报等事宜,我为他调取了学校师资资料,他着手准备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相关资料,整个过程中他事无巨细地准备,包括资料审查等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做得让人心服口服。我们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最后,工作站在他的积极推进下终于通过了审批。

      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已经有一大批青年教师具备研究生培养的能力,如果没有研究生工作站这一平台,老师们就没有机会接触或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因此,与长安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不论是对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学科专业的建设还是师资队伍的培养都意义重大。

      工作站审批通过后,贾老依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每天到长安大学接洽交流,为工作站培养选拔师资,锲而不舍寻找机会,先后有4批青年教师被聘为长安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

      当时他还风趣地说:“石老师,我每天都会提着包去长安大学研究生院‘上班’,为咱们学校推举研究生导师找找机会。”所以,工作站的申报和后期建设之所以能快速推进,与贾老背后下的功夫密不可分。

      在建校20周年庆典上,贾老荣膺“终身教授”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我认为,“终身教授”不仅仅肯定了他对学校的贡献,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贾老作为思源学院老教授,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为学校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毫不利己的精神更加让人敬仰和感动。

      常言说“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贾老是一个做事情非常纯粹、非常执着的人,他的处事风格和精神魅力影响着身边的许多青年教师,让我们中青年教师坚定了自己事业的方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和灯塔。

      他对我的启发和激励也是巨大的,让我对工作更有信心和责任感,时刻勉励我在工作中对人对事要始终以事业发展为根本,绝不能因为一己私利影响学校发展、影响教职工的利益。让我更乐意为思源学院的教育事业,为校友、师生的职业发展做更多的努力,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贾老在病重住院期间,我还曾发信息给他,问候他、向他讲起学校工作及我的生活学习,并表达董事长对他的问候。因为他当时已没有力气,无法回复消息,所以他爱人代他给我回复说:“贾老师这几天状态不太好,平时经常闭着眼睛。当我告诉他周董事长和石老师都非常关心他,并把您发来的微信念给他听后,他流泪了,显得少有的兴奋和开心!我们都知道,他心里一直惦念着思源学院,心里一直放不下研究生工作站的事情……”

 

贾昌传教授(前排中)与长安大学领导和专家以及西安思源学院青年教师在长安大学校园 

      贾老生前曾说:“如果思源学院升硕成功,我就可以瞑目了!这是我人生中最后的心结!”他把思源学院的事业当做他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还依然惦念着学校的人和事,是思源的事业让他在弥留之际仍眼里放光。

      贾老十分关注学校发展,关心思源学院教职员工的个人成长,他把这所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这些年来,对于思源学院的青年教师,他从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科研上督促,他的精神境界感召了一大批人,他是思源精神的标志性人物。

      愿贾昌传教授的精神之光照亮后继思源人前行的道路!(文/田俊倩、谷风  据采访录音撰稿;图/梁磊  部分来自思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