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思源招生网
  网上报名
  录取查询
  QQ咨询:
  学校官方微博: 
  招生微博:
     
== 返回首页 ==
     
古原春秋
作者:陈鹏  〖2013-06-21〗

     《白鹿原》以其厚重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渭水之滨的白鹿原上近百年的历史变革和人世沧桑,描写了黄土高坡上一幅波澜壮阔的风土人情和世俗市侩的古朴图卷。

       我来到位于西安古城东郊的白鹿原求学已经快三年了,但对于这块高高凸起的黄土地还是不太了解。读陈忠实的《白鹿原》无疑加深了我对关中这片古老土地的认识。白鹿原给我的印象就像这片土地上的老人一样有一张千沟万壑的脸,从古原西边的半坡遗址到东面的秦陵兵马俑我们可以看出,白鹿原很老了,因为她的身上已经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在根据陈忠实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鹿原》中,我觉得最具有古原风貌的就是影片开头的画面,一个汉子在低回的鼓声中,走过黄土地上那片一望无际的弥漫着母乳般诱惑的金色麦田。而原上人的生活也应该像电影所表现的那样,在劳作之余蹲在板凳上,一边吃着宽似裤袋的面条,一边吼着高亢有力的秦腔。

       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农村的一座黄土房子里,用了七年时间写出了这部长篇巨著《白鹿原》。由于陈忠实先生是我们学校的名誉院长,所以我们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贯彻《白鹿原》是“五四”以来最好的长篇小说,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很牵强的,因为一部小说的好坏本身就是很难以评定的,至少我认为小说《白鹿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陈忠实先生的语言很生硬,无论描写什么,都让人感觉有些生涩,读起来硬梆梆的,缺少生动的叙事笔触,或许这也就是陈忠实的写作特点,陈忠实的小说就应该像黄土丘陵一样生硬。我觉得《白鹿原》里的人物白嘉轩的性格,应该跟作者陈忠实先生有几分相似,他们同样是作风正派,不拘言笑,性格硬朗,并且腰板挺得很直。这么一位粗犷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男子,他的小说肯定也不会有细腻的描写和缠绵的抒情。

       读沈从文的小说像喝茶,柔情似水令人回味;读鲁迅的作品像吃药,苦口良药能治大病;读莫言的小说像吃麻辣烫,风风火火处处深藏着味觉的诱惑;而读陈忠实的《白鹿原》则像吃粗糙的包谷面,平平实实,干干硬硬,吃到肚子里却一分是一分的,经得起饿,而且还很有营养。

       除了叙述生硬外,我觉得还有几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有缺陷,比如朱先生这个形象,朱先生在白鹿原上的白鹿书院讲学,是一位料事如神、品学兼备的关中大儒,但他的一些言行举止却让人感觉“酸溜溜”的,没有如诸葛亮那般正摄人心的力量。其次,我认为叙事结构缺乏严谨,由于大量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手法,总让人感觉时间线不太明晰。再次,小说是放在很多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写的,但对于那个时期的大事件却没有描写。比如国共抗日时期,只写了鹿兆海在潼关外的中条山阻击日军的战役中牺牲后公祭的情景,而战役具体的惨烈情形却缺少介绍。还有,小说中的某些人物不必要细写,比如对秦岭山区的土匪头子“大拇指”的背景介绍就过于繁琐,让人产生喧宾夺主之感。

       虽然我认为《白鹿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体的可阅读性还是非常强的。小说从白嘉轩命中克偶,六次娶亲,六次丧偶写起,令人匪夷所思的开端奠定了全书悲剧的基调。偶然的一天白嘉轩在雪地里发现了鹿家有一块风水宝地,白鹿精灵的出现印证了白鹿原上千年的传说。白嘉轩通过与鹿家换地的方式,巧取了鹿家的风水地,由于这块宝地到了白嘉轩的手里,就注定了鹿家的子孙后代始终斗不过白家。白嘉轩在水田里种罂粟,并提炼成烟土销售,很快就发家致富恢复了祖业。之后的白鹿原上便再也没有了小麦,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开放着妖艳花朵的罂粟。罂粟的大量种植引起了滋水县的重视,白鹿书院的朱先生面对罂粟伤感万分,他手扶犁铧第一次犁开了罂粟地。如今我们很难想象曾经的白鹿原上开满罂粟花的情景。

       白家的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在外乡打工时,勾搭上了举人家的小老婆田小娥,并把田小娥带回了白鹿原,但他们的举动却为严酷的宗法制所不容,为当时人所不齿。作为族长的白嘉轩不准他们进入祖宗的祠堂,黑娃因此也与鹿三父子反目。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黑娃和田小娥是被一步步逼上绝境的,如果白鹿村的乡党一开始就接纳了田小娥,那么可能就不会发生之后的悲剧。鹿子霖的儿子鹿兆鹏是原上第一个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熏陶的共产党员,鹿兆鹏说服了黑娃等人参加农协运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斗地主,破祠堂”等运动。农协运动失败后,鹿兆鹏、黑娃外逃。鹿子霖与田小娥乱伦,鹿子霖一心想要搬倒白嘉轩,于是便撮合田小娥勾引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作为白鹿村道德领袖的白嘉轩无法接受儿子出轨的事实,便和白孝文分家并断绝父子关系,堕落后的白孝文染上了大烟,卖掉了家产,在白鹿原大旱颗粒无收的时候差点饿死,却又因为鹿子霖而进入县城国民党的保安队。黑娃的父亲鹿三目睹了田小娥在原上的所作所为,怨恨在心,于是上演了“亲翁杀媳”的惨剧。田小娥死后的亡灵,给古原带来了瘟疫,鹿三也因此痴呆了。乡党们纷纷要为田小娥修庙塑像,只有“硬朗”的白嘉轩坚持不为婊子塑像,认为田小娥活着不是好人,死了也不是好鬼,他带领村人建了一座塔,镇住田小娥的鬼魂,让她永世不得翻身。

       故事围绕着有“仁义白鹿村”之称的白鹿两家世代的恩怨展开,表现了鹿子霖的阴险狡诈,以及白嘉轩的深明大义。亦正亦邪的黑娃,最初跟过共产党闹农协,后又当过土匪,之后又是国民党保安团的营长,共产党攻入西安时,黑娃又在鹿兆鹏的劝说下领导滋水县保安团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当上滋水县的副县长,最后因为历史成份问题被白孝文白县长执行枪决,黑娃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无论是在哪里都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在国民党时期,黑娃又回到白鹿书院找朱先生学习,因为朱先生的学生都是为名为利而读书,只有黑娃是先经历了世事,再去读书的人,以至于朱先生说出他最好的学生居然是一个土匪的话,并亲自题写“学为好人”赠予黑娃。黑娃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因为好人好写,坏人也好写,就是不好不坏的人最难写,黑娃的死一部分是由于自己的立场不坚定,更多的原因是为白孝文所不容。而白孝文在与父亲断绝关系后就不断的沦落了下去,他之前一直都怕父亲,是白嘉轩理想的族长继承人,虽然最后通过自己的阴谋当上了县长,但为人却一点都不磊落,想方设法的坑害他的政敌,厚黑学里的“脸皮厚,心肠黑”,他都做到了。

       作品宣扬“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思想,白嘉轩算是善始善终的人,而鹿子霖最后却变成了大小便失禁的疯子。白嘉轩是一个封建宗族制的维护者,一生以乡约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虽然有时候让人感觉不近人情,但却光明磊落,白嘉轩以仁义治家,一辈子没干过见不得人的事,电影里张丰毅演的白嘉轩也很有“嘉轩味”,我想象中的白嘉轩就应该是那个样子。这里也体现了封建宗法制的某些优点。而鹿子霖则是一个乐于在暗处捅刀子的人,但他的两个儿子却都不平庸,鹿兆鹏是共产党的领导,鹿兆海是国民党抗击日寇牺牲的民族英雄。鹿兆鹏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者,由父亲鹿子霖做主,与中医堂 冷先生家的女儿联姻,鹿兆鹏结婚后便逃出家门,最后造成两个年轻人的悲剧和鹿冷两家的尴尬。白嘉轩作为一个农民,思想里有很多局限性和封建性,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参加共产党后,就被父亲逐出家门,因为革命理想一致便和鹿兆鹏结为夫妻,但在共产党的清党运动中被自己人活埋,我觉得这里有作者陈忠实对共产党辩证的批判,她的儿子作家鹿鸣在解放后许多年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并在白鹿原上找到了自己早已老眼昏花的爷爷白嘉轩。

     《白鹿原》鸿篇巨制的描写了从土改到解放后的历史变革,再现了西安四大古原之一的白鹿原近百年的历史。如今的白鹿原上高校林立,学子的读书声回响在这方古朴的黄土地上,《白鹿原》让我和古原真正的亲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