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思源招生网
  网上报名
  录取查询
  QQ咨询:
  学校官方微博: 
  招生微博:
     
== 返回首页 ==
     
明智的山水
作者:邢小利  〖2006-03-08〗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水墨画即是他创立的。苏轼评价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二十一岁举进士,后又得到宰相张九龄的提拔,官也做得不小。再后来,因了人生的某些创挫,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大约在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优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同时吃斋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并见《旧唐书》本传)。 陶渊明与王维虽然同为隐士,但其骨子里其实是不同的。陶渊明是真正的隐士,或者说是彻底的隐士,而王维则是半官半隐。这从他们的诗作中也可以看出分别来。在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其实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游赏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诗只有极少数是山水诗,绝大多数是田园诗。陶渊明虽然不是一个很称职的农夫,但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进而表现他对人生的独特体味。王维的诗,有山水诗,也有田园诗,但他的田园描写,更多的是一个艺术家对田园生活拉开距离的审美,表明的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一个农夫躬耕田亩的真正的体验。 彻底的隐和半官半隐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彻底的隐,就得自食其力,像陶渊明,常常还得忍受贫穷。晚年的陶渊明,甚至还要靠外出乞食才能生活下去。而半官半隐就不同了,这是一种既获利又得名的生存方式,官有俸禄,隐得清名,实在是占尽人生之便宜。所以,尽管后世有那么多的人,赞美甚至是不断地赞美陶渊明,赞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战士与隐士的姿态,但王维就很不以为然,他甚至嘲笑陶渊明弃官以后又乞食,是“一惭之不忍”,以至弄得“屡乞而多惭”(以上均见《与魏居士书》)。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只以禅诵为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隐于辋川别墅,过一种半官半民、半仕半隐的生活,不能不说是对人生的一种明智的选择了。所以,古往今来,学陶渊明的少,而学王维的多;王维好学,陶渊明难学。 有一年秋天,我住在乡下,每日拿一本《王维全集》诵读,想研究王维隐居山中每天做些什么。记了些笔记,终于因其他事耽误,此项工作没有做完。但我知道,看山,看云,是王维喜欢做的事。“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么逍遥,何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