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思源招生网
  网上报名
  录取查询
  QQ咨询:
  学校官方微博: 
  招生微博:
     
== 返回首页 ==
     
【奋进思源•学科巡礼】之——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2022-08-02〗

      【编者按】全面推动内涵建设,全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及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把我校建成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学校“十四五”时期重要发展目标。学科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龙头,是贯穿“立本升硕”的轴心所在,也是两大层面内在贯通的无形纽带。为此,学校特推出“优势学科巡礼”专栏,通过展示各学科优势特色、发展方向、办学成就和建设目标,助推学校聚焦优势学科群驱动内涵建设,营造学科建设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各学科在争创一流学科和学校评估申硕等中心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期介绍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现状、教科研平台和成果以及十四五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和思路。

      一、学科专业分布

      文学院目前共有5个专业,分属三大学科。其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隶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传播学学科;书法专业属于艺术学学科。

      二、“十四五”期间文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专业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揭牌

西安思源学院与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心”揭牌

      “十四五”期间文学院将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重点推进开展学科专业建设。依托专业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汉语言文学

      该专业开设于2008年,目前已招收14届学生,向社会输送了11届1472名合格毕业生。2011年,本专业获批“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获批“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汉语国际教育

      该专业开设于2016年,目前已招收4届学生,向社会输送2届40名合格毕业生。进入我校首批专业硕士建设遴选专业。该专业拥有教育部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留学生研究中心”等高端学术平台;与泰国曼谷市教育局、泰国东部华文学校等共建中文教师培养基地,在泰国马哈沙拉堪皇家大学、泰国瓦莱岚皇家大学、泰国普吉皇家大学及阿尔巴尼亚孔子学院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多处。

      三、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西安思源学院校长周延波(左三)副校长赵惠霞(左四)及教师代表出席“留学生与中国的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该专业现建有一支学历及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科研教学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亮点如下:

      1.重视教师团队建设。2021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带头人赵惠霞教授的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022年,该团队又申报了2022年度“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月23日,获批“省级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6月27日,该专业崔红霞教授又申报了“陕西省青年教师创新团队”。

      2.重视教师国外经历。目前,有4名青年教师,具备海外长期工作学习的经历,而在读的3位博士生均参与我校国外读博项目。

      3.重视研究生培养经历。目前,校内专职教师中,有2位教授具备研究生培养经验;兼职教师中,有2位具备研究生培养经验;此外,积极寻求校际合作的方式,在兄弟院校的汉国教专业硕士点中,以增列导师的形式,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四、研究平台和成果

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与丝路高等论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泰国教育厅及泰国私立学校联盟赴西安思源学院访问交流

西安思源学院“关中文化交流中心”成立

      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批能够有力支撑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平台。如教育部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校地合作平台“关中文化研究中心”及校内“语言文化国际推广和传播研究创新团队”等4个不同层次的研究平台和团队,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和学位点申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教科研成果方面,文学院教师近五年共发表各类论文124篇,其中被SCI、C刊、CPCI/EI收录的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6部,获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市厅级32项,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省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6项,完成精品课程6项。

      五、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一)学科建设思路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进入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行列,这是多年来汉国教专业的创办者、建设者们谋篇布局、开拓进取的成果。“十四五”期间,文学院将打通学科壁垒、融合学科优势资源,形成“中文为本、艺术为美、传媒为用”的学科建设思路,力争实现申硕新突破。

      (二)学科建设目标任务

      文学院的学科建设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清现状,科学部署,合理配置现有资源,集全院之力、全校之力,确保“立本升硕”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实现新跨越。

      六、学科建设具体举措

国际汉语教师人才培养基地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在西安思源学院签约揭牌

西安思源学院专家团赴泰国交流

      (一)人才培养质量方面

      1.解决专业规模偏小的瓶颈。在继承和弘扬人文传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通过“以赛促教”的形式,继续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认证、省级以上专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等大赛,争取获得国家级奖项至少1项,省级奖项至少10项,校级奖项至少40项以上,扩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断扩大专业规模。

     2.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将针对面向东南亚的发展特色,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拓3-5家东南亚国家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基地,继续面向海外实习基地开展国际汉语教育教学活动,以实际的职场,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对口率。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成长,既有与其他教师成长相通的普遍规律,也有其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等特殊性,所以在解决师资问题上,我们将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校内的院际合作及全国范围的校际合作等“内培外引”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数量。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采用“培育+引进”等多种形式,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短板及制约因素。

      (三)科研水平方面

      科研经费上,我们将积极争取政府、行业部门的科研项目,加大与企业横向合作力度,扩大学科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扩大科研经费规模,全面增强科研经费保障能力。

      科研成果上,我们依托重点研究基地等学术研究平台,整合校内外的研究资源,通过校内外联合申报等方式,组织并鼓励教师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争取尽快实现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的新突破。

      前不久召开的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吹响了我校向学科新高地进军的号角,昭示我校学科建设的春天已然到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的战略主题,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实际行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打破瓶颈制约,落实学校“十四五”学科规划中的目标任务,为开创西安思源学院学科建设的新局面贡献力量。(策划/新闻宣传中心    供稿/文学院)